【AR教育】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时间:2020-07-28 来源:云幻科教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石蜡的性质,对蜡烛燃烧现象进行观察与描述;

通过实验操作,分析与掌握石蜡的性质及变化。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总结等,撰写实验报告,从而了解化学的基本实验操作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发现生活与化学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体会实验探究的乐趣;

通过分组讨论学习,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观察不同情况下的蜡烛状态,进行记录、描述等;

2、教学难点

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准确描述现象、总结实验报告。

三、教学准备

蜡烛、小刀、水、烧杯、澄清石灰水、火柴(或打火机)、火柴梗、AR实验软件资源及设备

四、AR实验教学优势

1、微小现象放大化展示,通过将实验现象通过放大镜展示,便于学生对火焰不同层的观察与分析;

2、提高实验成功率,火柴梗放在火焰中不同层进行燃烧,时间过长、摆放不对导致不同的现象产生,不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教师】这节课学习《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请大家回想一下在生活中看到蜡烛燃烧的现象,对其进行描述。

【总结】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引入课程知识点,蜡烛的点燃前、点燃时、熄灭后等。接下来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演示进行学习。

 

2、实验教学

打开AR化学仿真实验资源第一单元课题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结合传统实验教学,备好蜡烛等器材,AR教学与传统教学相融合。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顺序为点燃前、点燃时、熄灭后:

(1)蜡烛点燃前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蜡烛并记录现象,可以从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

【学生】实验中的蜡烛为红色、状态为固态、硬度较软、无气味。

1_副本.jpg

【教师】从蜡烛上切下来一小块儿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学生】放入水中蜡烛浮起来,且没有溶于水。

2_副本.jpg

3_副本.jpg

4_副本.jpg

教师总结:从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实验中的蜡烛为红色,实际上形状是不固定的,平时生活中的生日蜡烛等颜色及形状都是可以多变的。同时为固体形态,无气味,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2)蜡烛燃烧时

【操作及问题1】从背包工具中取出火柴点燃蜡烛,首先请观察蜡烛燃烧时火焰现象;

【讨论及总结】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最外层最亮,最内层最暗。

 

【操作及问题2】背包中取出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1s之后取出,观察火柴梗;

【讨论及总结】平放入火焰中的火柴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火焰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5_副本.jpg

6_副本.jpg

【操作及问题3】思考: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通过两个实验看一下:1)将一个干燥的小烧杯罩于火焰之上;2)将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浸润内壁的小烧杯罩于火焰之上。观察实验现象。

【讨论及总结】烧杯1内壁有水雾生成,烧杯2壁上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形成白色沉淀。即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7_副本.jpg

8_副本.jpg

9_副本.jpg

(3)蜡烛熄灭后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蜡烛熄灭后的现象;同时用火柴点燃白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生成物水和二氧化碳都不可燃烧,那白烟成分是什么?

【讨论及总结】蜡烛熄灭时有白烟产生,点燃白烟可以看到蜡烛重新被点燃。白烟是由石蜡蒸汽冷凝形成的,蜡烛熄灭后冒出白烟有限,故点燃白烟时间有限。

10_副本.jpg

11_副本.jpg


3、实验总结

(1)点燃前:实验中的蜡烛为红色、固体、硬度较软、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2)点燃时:石蜡具有可燃性,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最亮,焰心最暗。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3)熄灭后:蜡烛熄灭后有白烟生成,点燃白烟蜡烛可复燃,其为石蜡蒸汽冷凝形成。

 

4、学生实验操作

【教师】请同学们使用现有实验器材动手操作,加深印象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红色、固态、硬度较软、无味

2、点燃时:三层火焰、外焰温度最高、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3、熄灭后:白烟复燃、蒸汽冷凝的石蜡

 


返回列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