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课堂】高中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时间:2023-03-03 来源:云幻科教

【VR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

(2)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3)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认识生命本质,渗透协调美和思想美。

【教学重点与解决措施】

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解决措施: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构建网络

【VR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老师】播放NBA精彩比赛片段,提出问题,引导分析

【学生】观看视频,分析讨论

2. 新课教学(15分钟)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老师】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那么,什么是反射呢?

反射大致可以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请同学们来分析四组有趣的现象,看看它们分别属于那类反射?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媒体实例图片:小猴吮奶;狗熊飞车;尝梅止渴;望梅止渴。

【学生】观看图片并分析:

小猴吮奶和尝梅止渴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也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狗熊飞车和望梅止渴是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而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老师】反射的结构基础又是什么呢?

【学生】反射弧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并提示注意闪动部位代表的结构。

【学生】学生观看媒体动画:反射弧的结构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并叙述各部分结构

【学生】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老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示意图,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兴奋传导的过程并分步演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画。

【学生】学生观看媒体动画,并结合讨论得出兴奋的传导和产生过程。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并讨论:邻近未兴奋部位仍然维持原来的外“正”内“负”,那么,兴奋部位与原来未兴奋部位之间将会出现怎样变化?

【学生】讨论分析

【老师】电流方向如何呢?

【学生】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则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从而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

【老师】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发生上述同样的电位变化,又产生局部电流,如此依次进行下去,兴奋不断向前传导,而已经兴奋部位又不断依次恢复原静息电位。兴奋就按照这样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

完整演示动画并让学生归纳和复述过程.

【学生】归纳并总结:

兴奋传导过程: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质: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学生从物理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兴奋部位与两侧未兴奋部位都存在电位差,所以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老师】当兴奋传导到神经纤维的末梢时,又是怎样到达下一个神经元呢?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

【老师】播放VR教学视频:初中生物-兴奋的传递

【学生】观看VR教学视频

1536801412951383.jpg

1536801432943127.jpg

【老师】结合VR视频阐述:

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成杯状和球状,叫做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突触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即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出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和树突膜;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和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

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蛋白接受递质的化学刺激,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改变。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而传递给了另一个神经元。

【学生】复述、概括: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3.课堂总结

【老师】引导学生巩固重点难点知识。

【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梳理,特别是点和难点的知识点的准确复述和理解。

 

4.布置作业:书本练习


返回列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