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惊呼——一条庞大的鲸鱼正悠然摆尾,从教室的天花板缓缓“游”过,轻柔的水流声与低沉的鲸鸣在空气中荡漾开来。前排的小男孩头戴头显,下意识地伸出手,指尖穿透了那虚幻却无比真实的湛蓝海水。
这并非科幻电影的场景,而是云幻VR/AR科学虚拟仿真教育资源带来的日常震撼。这一刻,科学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和图片,它变成了一场可触摸、可呼吸的奇遇。它让孩子得以亲身“进入”那些只存在于想象或遥远纪录片中的场景。
在《观察一种动物——蜗牛》课程中,孩子们眼前的蜗牛不再是图片上的静态生物,湿润的腹足,每一次微小的收缩舒展都清晰可见;当孩子伸出手指“轻触”它的壳,蜗牛会敏感地缩回触角。
《土壤-动植物的乐园》中,AR技术将课桌变成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壤剖面:扭动的蚯蚓在眼前松土,天牛幼虫在腐殖质中钻行。孩子们可以“翻开”虚拟土层,发现隐藏其间的蚂蚁洞穴和蜗牛的家园,理解土壤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共同体。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让孩子们瞬间置身北极苔原,雪狼在呼啸的风雪中迈着优雅而警惕的步伐,近距离观察它厚实的皮毛和锐利的眼神;下一秒,又潜入热带海洋,与魔鬼鱼共舞,看海豚在身侧游曳。
通过直观的VR模拟《日食月食》,孩子们可以亲手调整地轴倾角,观察阳光直射点如何移动,导致季节更迭;可以“推动”月球运行到地球阴影中,亲眼目睹月食形成的全过程,理解天体运行的几何关系,将抽象的天文原理转化为可操控的视觉实验。
《这是谁的叶》中AR应用能将虚拟的芭蕉叶、桃树叶、枫叶“放置”在课桌上。孩子们像真正的植物学家一样,仔细观察叶片或花朵的脉络、形状、边缘特征(莲藕的孔洞、豌豆花的蝶形、菊花的舌状花瓣……)。
当课程转向《昼夜交替现象》,孩子们只需轻轻转动,就能亲眼目睹如何从白昼滑入黑夜,月球如何在环绕“自己”的轨道上盈亏变幻。
还有《我们来造环形山》、《空气的热胀冷缩》、《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磁铁的两极》、《影子的秘密》…… 云幻VR/AR科学虚拟仿真教育资源涵盖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内容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探索科学奥秘的神奇之门。
它提供了远超传统媒介的沉浸式学习体验。其展现的观察深度与细节精度,是静态图片、视频甚至实体标本难以企及的。孩子们不再是远观天体模型,而是置身于宇宙之中,亲手“推动”月球引发月食,或调整地轴感受四季流转。这种深度的沉浸感,锻炼了孩子们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科学思维,让抽象概念变得可感可知。
化被动为主动,在探索中内化知识是它的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重构了学习方式。孩子们不再是知识的接收者,而是成为小小发现家和实验家。知识在孩子们好奇心的驱动和亲手操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理解、吸收和内化。
VR构建的沉浸式学习,带来无法替代的宏观震撼与微观洞察;而AR则将知识叠加于现实世界,让探索在课堂中随时发生。两种力量的完美交织,让科学知识从书本跃然而出,化为孩子们眼前可触摸、可交互、可探索的鲜活世界。